孔板流量计的安装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2022-10-14 19:52:33来源:www.hseauto.cn来源:..
字体: 大 中 小
对于带有气孔(液孔)的孔板安装时特别要注意孔板应在水平管道上同时保证气孔(液孔)在管道的正上方(或正下方)。对于标准孔板来说气孔(液孔)与孔板把在同一中心线上这就要求孔板标志板垂直向上否则就会造成气孔(液孔)偏斜。而其他非标准孔板其标志板与气孔(液孔)中心线之间存在一个夹角孔板应当倾斜安装。因此可以很容易地判断出某个孔板是否为标准孔板及其安装正确与否。
“小进大出”是仪表行业人员对于孔板安装流向的常用语其意思是孔板的锐边应迎着被测流体的流向使流体从孔板的上游端面流向孔板的下游端面。这对于标准孔板、圆缺孔板和偏心孔板都是正确的然而1/4圆孔板和锥形入口孔板却恰恰相反它们开孔的锋利端必须背着被测流体的流向是“大进小出”。即使是没有倒角的孔板其上下游端面的加工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如果孔板的安装方向出现错误流体流出系数 C 与设计条件会发生很大变化流量与差压方根值之间不再是原有的线性关系会给测量带来很大影响。通常孔板的制造厂会在孔板上标出正确的流向国内采用符号“+”国外采用英文“inlet”表示上游入口侧。
对于一些由于水平管道长度限制或其他一些场地原因、不得不在垂直立管上安装的孔板目前有一种非常普遍的说法即液体流向应自下而上;气体、蒸汽流向应自上而下。这种要求在国外工程项目中更是常见某些专利商常常将其作为标准规范不得违反。其主要理由是怕工艺介质因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局部汽化和液化现象形成气泡或液滴使得流经孔板的介质变成两相增加干扰量。这种担心其实是不必要的。当工艺介质流速过低不是满管流的情况下无论此时流向向上还是向下都无法避免产生两相流二者没有不同;而当工艺介质流速满足雷诺数 Re 大于4×104 时流体处于湍流状态。此时若产生气泡根据流体 Stockes定律计算结果显示其上浮最大速度即使在静止水中都不会超过0.3m/s何况在有液体夹带的情况下更不可能产生气泡向上流的情况。而气相因自下而上流而形成液滴的说法缺乏事实依据。这两种“两相流”对于介质的流速影响可以说是非常有限的没有必要将其作为一种硬性规范强加遵守增加选择安装方向上的困难。
如何保证孔板有足够长的上下游直管段这一直是工程设计、施工当中一个较为头痛的问题。节流元件只有在前后流体有充分发展的速度剖面的基础上才能保证流体的测量精度。长期以来尤其是在配管专业中人们认为孔板只要上游有10倍、下游有5倍管道直径长的直管段就能满足孔板测量精度的需求。这种观念其实是错误的。无论是《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还是国标GB/T2624都没有如此低的要求。最新版 ISO5167-2 2003对于孔板的直管段还提出较 ISO5167-11991更长的要求而《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与后者是完全相同的 。新版 ISO5167-22003与老版的主要不同在于:分类更加多样上游阻流件形式由10种增加到12种增加45°弯头的要求;带有“0.5%附加不确定度”的直管段长度不再简单是“零附加不确定度”长度的二分之一而是有长有短;在相互垂直平面上的两个90°(两弯头之间距离小于5D)其上游直管段不是随着 β值的增加而增加而是有起伏 。
新版 ISO5167-22003的要求是很苛刻的它是按照计量精度而不是生产要求精度来规范直管段长度的。以β=0.50的孔板为例单个90°弯头其上游直管段由14(7) 增加到22(9)对于一根DN250的管道来说就意味着需要5.5m 长的直管段。这在越来越朝着集约化、密集化转型的石化装置上执行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在新验收规范施行之前ISO5167-2 2003还只适宜作为参考依据而不是标准规范加以使用。
返回